為了達成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20%的目標,政府目前是以推動離岸風電、太陽光電系統為主要方向,其中又以太陽光電為台灣能源轉型推動的主軸。由於台灣土地面積有限,必須建立高效能、低成本的太陽光電及系統維運技術,並結合多元空間資源的運用,例如屋頂光電、風雨球場光電、農漁電共生等。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郭政謙也表示認同:「從政策面來談,我個人是支持農漁電共生,因為土地可以多加利用外,有別於傳統經營方式,還能以科學方式管理,像是物聯網、智慧偵測技術的運用,不僅增加效益又能提升產量。」
秉持「漁業為主、綠電加值」創造多贏局面
目前政策方向是主推漁電,農電先試驗,而「漁電共生」政策必須秉持「漁業為主、綠電加值」的原則來設置「漁電共生專區」,由農委會盤點提供適合的漁塭、經濟部完成「太陽光電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簡稱環社檢核)、內政部完成海管審查及台電布建饋線。其中「環社檢核」是為了確保漁電能共存共榮而納入專區,並確認未來太陽光電建置可能影響程度來提出因應對策,同時在開發場域前就與利害關係人充分溝通,加速推動建置以便於提升產業發展,共同達成能源轉型目標。
萬皓鵬指出目前政府規劃漁電共生專區分為三種型態,採階段式推動,包含專區、先行區以及非先行區,地點涵蓋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地,截至2022年6月公告,已經有1萬3千多公頃的漁電共生專區。目前國內較具代表性區域,如嘉義、台南等地的室內、外漁電案場,而國外成功案例則是設立於美國的Solar Oyster公司,將牡蠣養殖結合太陽能自動化,打造太陽光電浮台結合牡蠣生產系統。
國內外漁民及綠能業者願意共同推動「漁電共生」,除了看見產業前景及齊心推動能源轉型外,對漁民而言,架設太陽能板可以避免魚群被高溫曝曬、冬季又能在支架設置防風布抵抗寒風,還享有優惠租金;對綠能業者來說,漁電共生部分設有「漁業環境友善公積金」,公積金費率作為降低環境影響或改善整體漁業養殖環境之環境友善用途,等於對投入漁電共生的漁民及業者都是助力。
建構回收機制 打造太陽光電產業循環經濟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所提供的資訊指出,太陽能光電板生命週期為20年,預估124年起每年將超過10萬公噸廢棄太陽能板,面對廢棄模組問題,現階段由經濟部能源局代徵費用及先行保管,並公告訂定「再生能源電能躉購費率及其計算公式」,納入太陽光電模組回收費用1,000元/KW,用以建立國內模組回收機制(逐年滾動式調整)。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郭政謙教授表示:再生能源加上儲能系統,才能達到平穩可控的電力系統供輸,避免發生重大的停電事件重演。
郭政謙提到台灣目前算是有不錯的回收機制,而且太陽能板的相關廢料,像是鋁框、玻璃、銅線、矽材等等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以達到循環經濟目標。萬皓鵬也分享,工研院為簡化拆解廢棄太陽能光電模組的難度,提高回收產品的價值,特別開發「易拆解太陽光電模組」技術,不但可以大幅提高廢棄太陽能模組回收價值,還能有效降低碳排放50%以上。以玻璃回收再使用來說,等同是為以後的故障模組預作準備材料,且既有的太陽能支架與設計,也能直接套用更高效能的矽晶片進去,大幅降低電廠翻新後的成本支出。
再生能源需求增 儲能系統需加速建置
隨著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除思考回收機制外,儲能系統建置也非常重要。萬皓鵬以太陽光電來舉例說明,太陽光電結合儲能今年將有新的推動措施,可以將日間上午十點到下午兩點間的光電儲存下來,供應夜間尖峰時間來使用,可舒緩太陽下山後用電供需負載問題。
00:00
00:32
00:42
Powered by GliaStudio
郭政謙則表示「再生能源加儲能系統,就等同於過去平穩可控的火力電廠概念,不會因為加入不確定性與間歇性的再生能源,而變得不穩定。」這也說明不能光發展再生能源,卻沒有考量電網穩定的重要性,否則區域或大範圍停電的事件將會成為重大威脅,所以儘管台灣2025年儲能目標容量已將提高至1.5GW,包含併網型1GW、太陽光電結合儲能500MW,他建議儲能設置目標需依據再生能源能源的裝置量滾動檢討,期盼政府能更超前部署提早設置目標,並且提早公告讓有意願參與的儲能業者能做好準備,攜手加速台灣綠能科技發展以及接軌國際,同時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